做DNA亲子鉴定时,采用的是血液中的哪种成分?
一般来说,人体上的所有含有dna的组织器官成分都可以,但一般采用血液,更确切一点主要是白细胞;同时采集2人的血液,比对基因序列的相似程度
血液、血痕可以做亲子鉴定吗?经血也可以做亲子鉴定吗?是不是只能用
人体含DNA组织都可以做亲子鉴,采集血和血痕都是可以的。一般来说,采集3-4滴黄豆大小的血渍就好。血痕取样正是在干净的纸上风干的血液。如果你在家采集,一定要做好相关标记;建议样品应在72小时内送检,以免样品保存不当造成DNA成分降解,使样品失效。如果你担心你的采集不好,你也可以到广州NA亲子鉴定中心的鉴定现场,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76号[中侨大厦24楼G室]工作人员会安排帮你取样;还可以提供到家里取样。5天出结果,加急3小时可出,生产前只需要2000-3000元左右,产后的费用为5000左右。
做亲子鉴定的话是用血液鉴定吗?
病情分析:
您好,根据您描述,已基本了解您的情况。
不可能
指导意见:
父母血型是O型和A型,那孩子的血型只有可能是这两种,不可能是B型。
亲子鉴定的根据是什?
亲子鉴定原理:
鉴定亲子关系目前用得*多的是DNA分型鉴定。人的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等都可以用于用亲子鉴定,十分方便。一个人有23对(46条)染色体,同一对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一般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如果检测到某个DNA位点的等位基因,一个与母亲相同,另一个就应与父亲相同,否则就存在疑问了。
利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只要作十几至几十个DNA位点作检测,如果全部一样,就可以确定亲子关系,如果有3个以上的位点不同,则可排除亲子关系,有一两个位点不同,则应考虑基因突变的可能,加做一些位点的检测进行辨别。DNA亲子鉴定,否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几近100%,肯定亲子关系的准确率可达到99.99%。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人身体内细胞的原子物质。每个原子有46个染色体,另外,男性的精子细胞和女性的卵子,各有23个染色体,当精子和卵子结合的时候。这46个原子染色体就制造一个生命,因此,每人从生父处继承一半的分子物质,而另一半则从生母处获得。
DNA亲子鉴定测试与传统的血液测试有很大的不同。它可以在不同的样本上进行测试,包括血液,腮腔细胞,组织细胞样本和精液样本。由于血液型号,例如A型,B型,O型或RH型,在人群中的运用比较普遍,用来分辨每一个人的血缘关系,但不如DNA亲子鉴定测试有效。除了真正双胞胎外,每人的DNA是独一无二的.由于它是这样独特,就好像指纹一样,用于亲子鉴定,DNA是*为有效的方法。我们的结果通常是比法庭上要求的还准确10到100倍。
亲子鉴定是用血液中的什么来鉴定
不管是血液还是头发还是口腔粘膜汉五鉴定中心都是提取内含的DNA来进行亲子鉴定
网友:亲子鉴定常从血液中
一份亲子鉴定报告,
关系着一个甚至多个家庭的幸福。
“前几天,有一个宁波慈溪的客户火冒三丈地来投诉,说亲子鉴定结果错了。结果,这是一场闹剧。”宁波天童司法鉴定中心主任许卫平和记者说起了一件事。他说,这事,也可以给很多人提个醒。
**次鉴定
5岁儿子并非亲生
中心DNA室主任王旭芳向记者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这名男子上个月带着5岁的儿子来到中心,要求做亲子鉴定,确定两个人在血缘上是不是父子关系。
男子自称是慈溪人,看上去,经济条件相当不错,很可能是个企业主。从该男子透露的只言片语来看,这份报告,将直接关系着婚姻要不要继续延续。
根据流程,两个工作人员在场,全程录音录像固定当事人照片,男子签署了相关文件。随后,王旭芳采集了父子俩的末梢血作为DNA检验样本,大概1毫升左右。
男子带着儿子离开。
工作人员随后进行了专业的鉴定,7个工作日后,鉴定报告出炉了。
王旭芳通知该男子来到中心,当面递交了鉴定报告。根据这份报告,孩子并非男子亲生。
“我本以为,和其他绝大多数鉴定案例一样,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王旭芳说,没想到,过了10多天,男子气势汹汹地打来电话,说鉴定结果错了,和事实刚好相反。
第二次鉴定
儿子是亲生的
这也引起了许卫平的高度重视,他在电话里安抚了男子的情绪后,请他再次来到鉴定中心。
原来,拿到**份鉴定报告后,男子震惊之余,心里仍然难以接受。儿子若真非亲生,这个家庭也将离散。
这时,他无意中看到了上海一家生物公司塞到小区信箱的小广告,称只要邮寄血样,就可以轻松方便地做亲子鉴定。
于是,他决定再做一次鉴定:偷偷采集了自己和儿子的血样,通过快递,邮寄到上海的地址。在10来天焦灼不安的等待后,他收到了对方的电话回复——孩子是亲生的。
第二次鉴定结果,也是该男子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的。于是,有了文中开头的一幕。
“我们对自己的鉴定专业技术水平深信不疑。之前,也经常有客户拿着其他两家生物公司截然不同的鉴定结果来投诉过,像这样,拿着我们中心和外面不同的报告来,还是**次。我始终觉得,一定是第二次鉴定哪个环节出了错。”王旭芳说,虽然在外人看来,亲子鉴定颇为神秘,几滴血就判定亲缘关系会不会有纰漏。实际上,专业检测就是丁是丁,卯是卯,并没有模糊的地方。
比对样本后
妻子终承认自己换了血样
“你可以让上海的机构把具体的鉴定报告发给你吗?”王旭芳建议。
在再三的解释后,男子情绪也稳定下来,同意这么做。对方也发来了男子和其儿子的DNA信息。
“在电脑上一比对,我们就发现了问题所在。孩子的DNA和在我们这里检测的是一样的,但是,该男子的DNA信息却完全不一样,采集的肯定不是同一个人的样本。”在电脑上看到这组对比后,男子似乎“悟”出了什么。
王旭芳建议,男子到正规的鉴定机构再做一次鉴定。当然,不要邮寄样本,而是亲子当面采集样本。
“他走后,我也一直很关心后续。好在,*后收到他的回复,说是通过在另一家正规机构的第三次鉴定,证明儿子确实并非亲生。而他的妻子也*终承认,知道丈夫做亲子鉴定后,想办法偷偷动了包裹中血液样本的手脚,把男子的血液样本换成了孩子亲生父亲的样本。”王旭芳说,自此,事情真相总算水露石出。但是,她心里并不轻松,因为,这个原本和乐的家将面临惊涛骇浪。成人的世界有算计有欺骗,可小孩子毕竟是无辜的。
头发不能检测
烟蒂、牙刷等都能提取DNA
“一定要采集双方血液,才能做DNA鉴定吗?刑侦剧里,毛发也可以啊?”记者问。
许卫平说,很多人有误解,似乎剪下双方的一段头发就可以做亲子鉴定。实际上,在现有STR检测的技术手段上,毛干并不能检测出DNA信息。能用来做亲子鉴定样本的头发,必须要带有毛囊。
此外,烟蒂、牙刷等处都可能提取到DNA,具体用什么样本,要根据被鉴定人的不同情况来采取。目前,做亲子鉴定时,血液样本占了七成左右。血液样本采用末梢采血。这主要是因为采集方便,无污染。
2018年10月1日,《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正式施行。
同年10月11日,**卫生健康委和司法部联合发布《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及《关于<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但是,这次征求意见的活动后来没有下文。
今年1月6日,**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加强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解读》,对医学会开展医疗损害鉴定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华医学会经**卫健委批准,正式印发了《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规则(试行)》(以下简称医学会鉴定规则),于2021年4月1日施行。
《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办法》的流产以及医学会鉴定规则的突然出台,背后的原因不得而知。
*可能的情况是有关部委在某些问题上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作为部门规章性质的管理规定出台条件尚不成熟。
在这种情况下,由中华医学会先行制定工作规则性质的《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规则》并予以试行,是可行的,也是实事求是的,将有助于规范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工作,充分发挥医学会在处理医疗纠纷工作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医疗鉴定是医疗纠纷处理中的关键环节。在稍微复杂或比较重大的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无论是通过医患协商,还是人民调解或行政调解,抑或是司法诉讼,医疗鉴定几乎是“规定动作”。
但细究起来,你知道到底有多少种医疗鉴定吗?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医疗鉴定这个概念作一个界定。因为在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可能遇到很多与技术鉴定有关的问题,但那些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比如病历真实性鉴定、签字笔迹鉴定、死因鉴定、亲子鉴定,甚至药品、血液等检验等。
我们这里所说的医疗鉴定仅仅是指在医患双方因以下这些问题发生争议,从而需要专业机构作出鉴定意见的活动。
基于上述界定,我国目前有以下两大类医疗鉴定: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医疗损害鉴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法律依据是2002年颁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该法规虽然并没有因《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出台被废止,但事实上已经处于被搁置的状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已经少有适用的空间。
医疗损害鉴定是目前医疗鉴定的主体,以下稍作展开。
根据鉴定主体的不同,医疗损害鉴定分为医学会鉴定和司法鉴定机构鉴定两类。
根据鉴定性质的不同,医疗损害鉴定有司法鉴定和非司法鉴定之分。前者是指在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诉讼活动中,经人民法院委托,司法鉴定机构所开展的医疗损害鉴定活动。后者则存在于诉前程序中,包括医患双方协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时,由医患双方共同委托或者由调解主体委托医学会或司法鉴定机构进行的医疗损害鉴定。
根据委托主体的不同,医疗损害鉴定有医患双方共同委托、人民调解委员会委托、卫生主管部门委托和人民法院委托等四种情形。
所以,医疗损害鉴定到底有多少种呢?具体数据或许并不重要。对于律师而言,重要的是如何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结合不同鉴定的特点,选择恰当的作业方法,努力达成公平公正的鉴定结果,*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那么,各鉴定类型分别有什么特点,适合于哪些场景,医疗鉴定中又存在哪些难点问题呢,这些可能都是大家感兴趣的话题。
本公号以此次中华医学会出台医疗损害鉴定规则为契机,将推出系列文章,全面介绍医疗鉴定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了解这项重要却又略显复杂的法律制度。
敬请期待,欢迎讨论!
版权保护:本文由武汉干细胞储存机构原创:http://whnhnc.mb.d55.top:999/dna/6599.html